全国经销热线:

400-0730-689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国标敲定一周 辣条行业“翻新”

发布日期:2020-03-21 发布人: 原创 浏览次数:2326


在“辣条国标”出台一周后,北京商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多家辣条生产商已经开始执行新的国家标准。12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针对调味面制品(包括俗称的“辣条”类食品)发布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辣条”类食品统一按照“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生产许可类别进行管理,并首次统一了辣条类食品分类及添加剂使用标准。这意味着,辣条标准的“南北之争”落下帷幕。业内人士认为,辣条国标的出台使行业重新洗牌。不达标的中小企业会被逐渐淘汰,头部企业实现产品规范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同时,辣条行业的竞争也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国标出台

针对近日国家出台的“辣条国标”,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各大超市了解到,目前,食为先等辣条企业均已按照国家出台的GB2760中方便食品的分类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

12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调味面制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从统一辣条类食品分类、加强原辅料和生产过程管控、倡导减盐减油减糖等六个方面对加强调味面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出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辣条国标出台至今仅有一周,辣条企业为何整改如此之快?业内人士介绍,一方面,辣条国标的制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辣条国标正式出台之前,辣条的标准就已经在业内引起了广泛讨论,很多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了整改。另一方面,很多辣条企业的生产标准本身就是符合新的辣条国标的。

事实上,辣条标准的改革早已悄然开始。2019年8月,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经研究,决定自2019年10月1日起废止《河南省地方标准调味面制食品》。

南北之争

其中,“南派”辣条以湖南省等为代表,执行《挤压糕点地方标准》;而“北派”则以河南省等为主,执行《调味面制食品地方标准》。在不同标准中,产品表述、添加剂使用限制等多有不同,也导致了同样的辣条在不同地区可能面临不同的抽检结果。

辣条的添加剂使用,到底应当按照河南省的要求,“参考糕点类、膨化食品类相关国家标准”,还是应当按照湖北省的要求,“纳入‘方便食品’进行管理”?当时一度引发辣条标准的“南北之争”。

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此次市场监管总局公告再次明确辣条统一按照“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生产许可类别进行管理。

洗牌在即

“辣条国标的出台对辣条行业的发展具有关键性、指导性和强制性作用,整个行业将面临重新洗牌。不达标的中小企业会被逐渐淘汰,头部企业会逐渐实现产品规范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同时,由于辣条行业的标准化,零食大亨可能会加速辣条产品的布局和发展,辣条行业的竞争也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根据公告,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辣条类食品统一按照“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生产许可类别进行管理,生产企业要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的相关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凡与此不一致的,应当于2020年1月31日前调整到位。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统一辣条生产标准,既解决了标准不同所导致的纷争和纠葛,又能督促企业尽量提高生产水平。根据相关规定,生产企业要改进生产工艺,改善产品配方,制定食品企业标准,降低调味面制品中盐、脂肪、糖含量,提升产品营养健康水平。从此,相关企业可以生产安全健康水平更高的辣条,改进辣条生产工艺,提高辣条营养健康水平,也让消费者既吃得过瘾又吃得放心。

在超市中,北京商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对于辣条国标出台后的感受,大部分消费者表示,在国检标准的监管下,辣条会更加健康,可以安心地吃辣条了。

据业界统计,辣条有近600亿元的产值规模。“过去,由于没有统一标准,辣条食品似乎在好吃与健康之间难两全,因此,辣条行业一直未能充分发挥出其产业应有的实力。如今,在国家标准统一之后,辣条行业的蓝海市场必然会引来众多食品行业的角逐。”宋清辉表示。

朱丹蓬称,随着国家标准的落地,一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势必会退出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会规范和净化行业,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纲领性的指导和法律法规的支撑。

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王晓/文并摄